本文转自:南方都市报创达盈配资
暑期广东研学新风向
告别“打卡式观光” 让研学更有料!
城市探索与自然教育融合。
耕学+研学,让孩子们“向土地学习”。
探秘五星级酒店后厨,复刻“消失的名菜”。
今年暑期,广东研学市场呈现鲜明的“冷热分化”态势:内容空洞的“游而不学”项目遇冷,而注重深度体验、教育实效显著的课程则持续火热。与春秋季大规模集体研学不同,暑期广东研学产品呈现出特色化、多场景、跨行业融合的新特征,这些逐渐回归教育本质的研学产品,正赢得学生的喜爱与家长的信任。
从“走马观花”到“深度沉浸”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广东研学的拥挤赛道中,跑出了一批重视实践体验的“黑马”产品。多家研学机构摒弃“打卡式”走马观花的课程模式,转向专注行业深耕、强调躬身体验的研学设计。
究竟什么样的研学课程可以从手机、电脑前夺取学生的“关注”?又是什么样的研学产品可以赢得家长的“放心”? 创达盈配资
学生喜爱:在“玩”中激发探索欲望
拥有15年艺术领域从业经验的视艺空间创始人贺美艳,对这一问题有着深刻观察。她告诉南都记者:玩是孩子的天性,但现在多数亲子研学陷入双重误区——要么拼命灌输知识让研学变成移动课堂,要么挂着研学幌子做表面游览。真正的研学之“玩”,是“发现新大陆”后激发的探索欲望。
广州起义纪念馆推出的《穿越1927广州起义》正是通过沉浸式体验,将红色历史转化为“可体验、可感触、可沉浸”的剧本冒险。参与研学的9-12岁青少年“踏入”1927年的广州,化身起义指挥部成员、革命军人、工人阶级代表或农民武装代表。这套由广东革命历史博物馆专家团队历时五年研发的剧本,让学生在纪念馆真实历史现场“穿越”烽火岁月,强化了爱国主义教育效果与复兴责任感。
研学的主体是孩子,懂孩子心思的才能做出好的研学产品。成立于2015年的广州酷爸团,作为粤港澳大湾区最早专注亲子活动的品牌之一,深谙此理。秉持“让世界成为孩子的课堂”愿景,10年间自主开发5大系列、50余款亲子研学产品,服务超10万家庭。
创始人洪懿铭介绍,暑期“大疆无人机科技”研学中,导师系统讲解无人机知识后,孩子可亲手操控飞行,还能学习大疆机甲编程并实操。该课程5期全部报满,参与者以8-12岁为主,男孩占比超80%,凸显科技类研学在男生中的高人气。
家长信任:从“看风景”到“重体验”的理念升级
“为什么要用超级计算机去算圆周率小数点后几万位数字?”一名上过视艺课堂的孩子对他妈妈说:“就像印象派用颜色,只要用多一些颜色,看起来就不一样了。算数再算多几位,得出的答案也不一样了。”贺美艳与南都记者分享了这个故事,她说这正是孩子在欣赏过印象派大师作品后,产生了独立思考和感悟的生动体现。
家长对研学的核心期待,是让孩子真正学有所获——最好能将知识运用于学习生活,至少能走出电子屏幕,对世界与知识多一份好奇。贺美艳认为人文类研学最贴合这一需求:“历史是贯通的,孩子去过西安,就会了解唐朝历史与人物,回到学校能提取‘长安荔枝’等写作素材;文化也是贯通的,比如我们的‘双塔记’课程对比广州塔与赤岗塔,孩子们会从中明白古今建塔用意之别,发现原来情感是这样通过一个事物来传达的。”
洪懿铭也观察到家长教育理念的转变:从“看风景”变为“重体验”。家长不再满足传统“打卡式”旅游创达盈配资,更期待孩子在玩乐中获得启发,培养科学兴趣与思维能力。“当前高新科技日新月异,家长渴望让孩子早接触、早认识新科技,感受科技魅力与发展,满足对未来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研学归真:在探索中实现“游”与“学”的深度融合
研学的本质是研究性学习与旅行体验的结合,“游”和“学”缺一不可。如今广东研学产品在创意设计、内容深度、教育价值转化、跨学科融合、体验互动等方面均显成效,让学生从“旁观者”变身“参与者”;业界更关注教育本质,家长对优质研学产品的认知与信任度也显著提升。
洪懿铭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分析了广东研学市场的积极变化:体验上从浅入深,过去研学多“走马观花”,学生忙于场馆打卡,深入学习机会少,现在学生家长需要的是能沉下心来的深度体验;价格上回归合理,前几年市场快速发展时,部分机构追求利润导致价格虚高,而随着竞争加剧与家长理性化,价格逐渐回归价值本位,推动市场健康发展;安全上得到重视,安全是所有教育意义与体验价值的前提,前几年部分机构重利润轻安全,细节存在不足,如今行业规范化提升,安全成为衡量品质的重要指标,如酷爸团每次活动都提前制定应急预案,交通食宿、活动设计、应急处理等环节均有明确安全标准与责任人。
三大创新实践 看广东研学践行“体验”为本
走进古村落,让土地成为活课堂
塱头乡村振兴项目品牌负责人介绍,塱头项目暑期有了新业态,成立了耕学+研学中心。该中心已开发了“我是塱头小匠人”“从田野到餐桌”“未来民居设计营”“奔跑吧!少年”“诗书雅乐读书郎”“我在塱头做导演”等六大主题的研学课程。
酒店跨界联动,开辟研学多场景新空间
广东多家酒店凭借自身资源,打造了多种研学场景,连接教育的新赛道,让学生真正“动手”实验起来。
毗邻白云山麓、云溪植物园的白云国际会议中心在4号楼四层打造户外研学“空中森林营地”,5天4夜的双语生态营,每天都有丰富的特色活动。
湛江花园酒店携手湛江市湿地保护协会开展红树林湿地研学活动,参与者深入滩涂实地观察,在专业指导下观察生态,亲身体验“生态友好型酒店”的可持续实践。
岭南酒店特邀汝瓷非遗传承人到南沙花园酒店开启汝瓷研学活动,讲述跨越千年的汝瓷历史与艺术精髓。
中国大酒店与花园酒店联手策划的“岭南荔枝溯源研学之旅”让孩子们沉浸式解锁“荔枝+文旅”的跨界新玩法。
博物馆+酒店,解锁历史文化新体验
今年暑期,中国大酒店还联合广州博物馆,开启“消失的名菜”研学工坊。自2020年“消失的名菜”复刻民国时期广州名菜以来,今年已进入第五季。在菜式研发前,主办方将部分文物菜谱信息输入到AI中,生成了一些富有想象力的“消失的名菜”。如今,这份创新探索已融入到研学课堂。广州博物馆研学导师现场指导,无论是家常美味,还是“赛博岭南”料理,都可在孩子们的创意中诞生。
从红色历史沉浸到科技实践操作,从乡村耕读到非遗体验,广东暑期研学正以“体验为本”的转型,重新定义着“游”与“学”的融合之道,让教育在真实场景的探索中自然发生。
采写:南都记者 肖阳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创达盈配资
新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