罕见肾脏病如何突破长期管理难的困境?宝盈国际
2025年7月3日,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第十九届重症肾脏病与血液净化大会(CCBPC 2025)在天津国家会展中心盛大开幕。会议期间,本频道围绕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这一罕见肾脏病的长期管理关键要点与挑战,特别采访了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赵明辉教授。赵明辉教授就aHUS的诊断现状、病理机制、随访管理等核心问题,结合临床实践与研究进展,分享了极具价值的见解。
认知不足成最大瓶颈,
多维度提升诊疗意识刻不容缓
aHUS属于血栓性微血管病(TMA)的一种,TMA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微血管病性溶血性贫血(MAHA)、血小板减少和多器官损伤,包括肾、脑、眼、心脏、胃肠系统等器官,而aHUS以肾脏受累最为显著[1]。赵明辉教授指出,当前aHUS患者的诊断情况不容乐观,临床所见患者仅为“冰山一角”,这种局面源于患者、医生及大众对aHUS等罕见病的认知不足。因此,改善aHUS的长期管理应从疾病诊断、随访监测、用药管理等多个方面入手。
aHUS的诊断具有一定复杂性,需与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TTP)、产志贺毒素大肠杆菌相关的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HUS)等疾病进行鉴别[2]。由于不同疾病的特征和症状存在重叠,这就要求医生具备丰富的临床和专业知识,同时也需要患者积极配合,提供详细的病史与症状描述,以尽快完成诊断。
在随访治疗中,防止病情反复发作是重点。根据我国aHUS诊疗专家共识,接受补体抑制剂治疗且反应良好的患者,应持续使用补体抑制剂6个月以上;而对于既往有复发病史或存在补体相关基因变异的患者,因其复发可能性更大,需更谨慎地考虑停药时间,并合理安排用药间隔[1, 2]。若患者停用补体抑制剂治疗,则需定期进行血液学或尿液检查,同时加强肾功能监测,包括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乳酸脱氢酶(LDH)、血肌酐等关键指标。当患者发生感染、手术或接种疫苗等特殊情况时,更应加强对上述指标的监测[1, 2]。
靶向补体病理机制,构建随访优化体系,
开启aHUS长期预后新希望宝盈国际
补体系统的异常激活是aHUS的关键病理机制。目前认为aHUS是先天性或获得性补体旁路途径调控异常所致的TMA[1]。补体是一类非常关键的免疫相关蛋白质,在早期被激活后可发挥防御作用,但过度活化会导致器官炎症和自身组织损伤,引发多种疾病,其中C5是关键因素。由于C5转化酶之后的补体活化途径是共同通路,因此C5抑制剂能够作为终末补体抑制剂,抑制多种途径的补体活化过程及其终末产物生成[3]。相较于传统血浆治疗,补体抑制剂能有效改善aHUS的疗效和预后。研究显示,使用依库珠单抗治疗,可迅速缓解患者症状,表现为血小板计数、贫血及肾功能的改善[1]。此外,治疗方案还应结合个体遗传背景、环境触发因素和临床表现,综合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在aHUS患者的长期随访方面,赵明辉教授强调了多项临床指标和检测手段对疾病复发预警及器官功能评估的关键作用。补体活化过程涉及补体水平、活性、抗体和基因四个方面,具体检测指标包括补体C3、补体C4、补体因子H、补体I因子等。在肾移植中,aHUS的基因检测可决定患者能否接受不同人群的活体供肾,以及治疗时长。对于急性期aHUS患者,因其血小板数量通常较低、出血风险高,一般建议先进行补体靶向治疗,待血小板恢复后,若肾功能未恢复,可通过肾穿刺活检结果指导进一步治疗[1]。关于构建有效的随访体系,赵明辉教授还强调各医院应结合自身情况建立起规范化、可落地的随访流程。
另外,由于aHUS可累及全身多个系统,除肾脏外,还可出现心脏、血液系统等病变[1, 4],这使得多学科协作在aHUS的诊断与治疗中至关重要。对于如何提升多学科诊疗的有效性,赵明辉教授表示,鉴于不同科室对aHUS的认知程度不同,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与科室间的沟通是基础。此外,还需要培养专业人才,搭建医院诊治中心和跨学科合作平台,并通过医保支持、绩效考核等措施使多学科协诊能长久运行。
结语
aHUS作为罕见肾脏病,其长期管理面临着诊断认知不足、多器官损伤、随访体系不完善等诸多挑战。随着多学科协作的深入、补体抑制剂等创新疗法的应用以及随访体系的不断完善,相信aHUS患者的长期预后将得到显著改善。未来,还需持续加强医患认知、推动学术研究与临床实践结合,共同为罕见病患者的健康福祉而努力。
专家简介
赵明辉教授北京大学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肾脏病研究所所长
中华预防医学会肾脏病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肾脏病免疫炎症发病机制。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发表SCI论文500篇,H指数74。
两次获国家科技进步奖。获法国国家医学科学院赛维雅奖、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中国青年科技奖。北京大学医学部“桃李奖”。
参考文献:
[1]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共识协作组. 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多学科诊疗实践专家共识(2025版) [J]. 中华内科杂志, 2025, 64(05): 396-411.[2] 张文, 冯晓蓓, 马宏昆. 非典型溶血性尿毒症综合征诊断上海专家共识 [J]. 上海医学, 2025, (1).[3] Wong E K, Goodship T H, Kavanagh D. Complement therapy in atypical haemolytic uraemic syndrome (aHUS) [J]. Mol Immunol, 2013, 56(3): 199-212.[4] Vaisbich M H, Andrade L G M, Barbosa M, et al. Recommendations for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Atypical Hemolytic Uremic Syndrome (aHUS): an expert consensus statement from the Rare Diseases Committee of the Brazilian Society of Nephrology (COMDORA-SBN) [J]. J Bras Nefrol, 2025, 47(2): e20240087.
本文受访专家:赵明辉教授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审批编码: CN-163137 过期日期:2025-12-31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新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