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宏盛证券
原研药经久不衰的临床价值在何处?
今年,关于原研药与仿制药的话题引发广泛讨论,让更多人开始好奇:原研药因何成为临床医生、患者的信赖之选?
在人类与疾病的博弈场上,药物始终是重要的武器,有效性与安全性是评估治疗价值的关键指标。对于患者而言,一款安全有效的药物意味着病情的缓解与生活质量的提升。原研药作为药物研发的初始成果,具有科学的研发设计、丰富的循证数据和多年的临床应用的显著特点,在众多治疗选择中赢得了这份信赖。
原研药物的“硬核底气”
疗效不猜疑,安全不侥幸
原研药的总体疗效更好、安全风险更低。原研药的研发过程遵循严格的科学规范,需要经过成千上万次的实验, 在临床上市前更需进行设计严格的Ⅲ期临床研究,全面验证其临床疗效及安全性。相比之下,根据我国法规规定,对口服制剂等仿制药的申报,仅需要提供生物等效性数据即可。然而生物等效不等于临床疗效等效,不同的试验过程、药物的溶解度、治疗窗口等都会影响最终的临床疗效[1]。
原研药在上市后,还会通过自发报告、观察性研究等多种途径不断收集真实世界中的用药数据,以进一步观察临床疗效和安全性,为患者用药安全保驾护航。仿制药虽与原研药具有相同的活性成分、剂型、给药途径和治疗作用,但药物的辅料及纯度仍会影响其疗效与安全性,纯度不够或含有杂质的仿制药,可能会降低疗效,甚至引发不良反应[2]。正是因为原研药的研发及后续安全性监测过程,医生用药前对药物不良反应有清晰的认识,相比于仿制药,能够更有效识别和预防可能出现的安全性问题。
特殊人群的“定心丸”
原研药在特殊人群中的使用具有更多循证依据。 原研药在研发过程中,会纳入更能代表真实世界的患者群体。针对老年人群,常伴随多种基础疾病、身体机能下降,原研药往往更能反应药物在这类人群中的代谢特点、疗效情况以及不良反应风险。而仿制药的生物等效性试验仅需纳入成年健康人群,针对性不足,无法充分评估其在特殊人群中的应用效果,增加了用药的不确定性[2]。除此之外,即便对于孕妇与哺乳期妇女这一敏感群体,直接开展临床试验存在伦理限制,原研药物也会通过动物生殖毒性研究等方式,观察药物对胚胎发育、母体健康及乳汁分泌的影响宏盛证券,尽可能收集相关数据,为医生提供全面的风险与收益评估依据。
表1三期临床试验与生物等效性试验的区别
长远经济的“潜力股”
基于原研药的疗效及安全性获益,其更具有长远的经济效益。 尽管仿制药在直接采购成本,即药品单价上具有优势,但如果仅比较日均费用可能低估了原研药的整体价值[3]。原研药凭借其严谨的研发体系、充分的循证证据累积和持续的安全性监测,往往能在疾病管理中实现更显著的临床获益。而这种获益,潜藏着不容忽视的间接经济效益。原研药相比仿制药不良反应风险更低更明确,能减少患者因处理不可预见的不良反应而产生的额外医疗支出。同时,原研药因其稳定的疗效可降低因治疗效果不佳导致的重复检查、调整治疗方案等医疗成本的无效叠加。可靠的治疗效果能提升患者的用药依从性,减少因自行停药、换药带来的病情反复,让患者更快恢复健康,重新投入工作与生活。
以眩晕经典用药为例,看原研药物品质
眩晕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症状,据统计以眩晕为主诉者在神经内科门诊中约占5~10%,住院病例中约占6.7%,在耳鼻咽喉科门诊约占7%[4]。眩晕多由前庭系统疾病引起,对患者躯体、情绪及活动功能等生活各个方面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其治疗尤其要求起效迅速、疗效确切。
倍他司汀是改善眩晕症状的常用药物,最早于1968年批准注册,用于治疗前庭疾病的眩晕对症治疗。在其后35年一直在进行上市后的全球数据监测,通过持续收集真实世界用药数据,不断完善药物的长期安全性与特殊人群的使用性[5]。甲磺酸倍他司汀作为倍他司汀最常见的盐型之一,其原研药物在国内上市已26年之久,其疗效与安全性经过了长期临床实践验证,在各类眩晕疾病中都积累了丰富的循证证据与真实世界应用经验。
不难看出,安全可靠正是原研甲磺酸倍他司汀的“硬实力”。历经26年一步一脚印的长期临床验证,从普通患者到特殊人群,丰富的循证证据是原研甲磺酸倍他司汀的安全基石。
小结
相比于仿制药,原研药通过更全面的循证证据,在长期疗效和安全性控制等方面经过了充分的临床验证,为临床治疗提供了可靠的选择。原研甲磺酸倍他司汀作为眩晕的经典用药,不仅在多种疾病中展现出确切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更是通过长期真实世界数据积累了深厚的循证证据,有力支撑了医生与患者使用的信心。
参考文献:
[1] 邢晓璇,王可,张晓彤,等. 他汀类药物仿制药与原研药的疗效和安全性比较的系统评价[J]. 中国医院用药评价与分析,2024,24(5):588-593.
[2] 梁颖,李焱. 专家深度访谈:与仿制药相比,原研药的优势有哪些?——以阿卡波糖为例[J]. 药品评价,2017,14(15):5-7.
[3] 李张斌,柳敏娜,李晓琳,等.集采背景下仿制药与原研药临床应用的真实世界研究进展[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25,34(06):690-701.
[4] 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眩晕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眩晕急诊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年)[J].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21,30(4):402-406.
[5] Jeck-Thole S, Wagner W. Betahistine: a retrospective synopsis of safety data. Drug Saf. 2006;29(11):1049-1059.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
新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