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风仕亿海配资
在前面,我们进行了营养诊断后,接下来我们需要进行营养干预。经过调查评估和营养诊断阶段,基本上有了属于这个患者的营养治疗大致方案。首先要确定大致方向和目标,然后再一项一项落实下来。
营养干预包括两个步骤:计划和实施。
首先确定此次要重点解决的问题:一个人身上可能有很多问题,比如,血压高、哮喘、尿蛋白阳性等等,作为营养指导者要给所有的问题排序,把最重要的问题放在第一位。
然后,根据循证医学的原则去指导:针对这个病有没有营养治疗指南,有没有专家共识,有没有文献,如果这些都没有,看看有没有专门的著作。在饮食调理上不要幻想用小偏方治大病,比如,喝榨芹菜汁就能降血压的说法,是没有循证根据的。
对要解决的问题有一个预估:有些问题可以几天见效,例如,腹泻、便秘、发热这类问题;有些要几个月见效,例如,糖化血红蛋白、尿酸、血脂的变化;有的要长期观察,例如,脑卒中、冠心病、肿瘤是否复发问题。要事先与患者和家属沟通,让他们知道可能在什么方面、什么时候有变化。
展开剩余71%定的计划不要太长远,可以几天,也可以几个月,要循序渐进。
只有能实现的计划才能出现疗效,所以计划一定要有可实施性。每一次方案出来都要和患者及家属沟通,最后才能确定。再详细的饮食计划,患者若不实施,就只能是废纸一张。
饮食计划要尽量接近患者平时的饮食习惯,如果一定不可以吃某种他平时习惯吃的食物,一定要和他讲清楚亿海配资,说明原因。还要看患者的咀嚼能力、吞咽能力、作息时间、经济能力等方面,综合考虑,才能确定一个对患者来说可以实施的方案。
沟通好了,还要真正落实到行动中去,只有行动了,才能实现目标。所以要定期与患者沟通执行情况,引导他不断接近营养目标。
临床上常使用营养治疗五阶梯模式:
第一阶段 饮食加营养教育
饮食加营养教育是所有营养不良患者首选的治疗方法,是所有营养不良治疗的基础。
第二阶段 饮食加口服营养补充(ONS)
当“吃饭”不能满足机体营养需要时,首先应该选择“口服营养补充”。即以经口摄入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补充日常饮食的不足。
对于能够进食的危重症患者,经口进食应优于肠内营养(EN)或肠外营养(PN)。对于能够经口进食的患者,如果患者在入院后的3-7天,通过ONS达到目标量的60%需求以上,且没有发生呕吐或误吸,可以认为该患者的营养需求是足够的。
第三阶段 全肠内营养(TEN)
在完全没有进食条件下,所有的营养素完全由肠内营养制剂提供。如使食管癌完全梗阻,吞咽困难,严重胃瘫,全肠内营养是理想的选择。
对于未插管未达到能量目标的患者,应首先考虑口服营养补充,然后是EN(口服和管饲)。如果不能口服营养补充,成年危重症患者应进行早期 EN(48小时内),而不是延迟EN喂养,也不是进行早期PN治疗。为避免过度喂养,危重患者早期不推荐一开始就使用目标量的EN和PN,可在3-7天逐步增加到患者目标需要量。
第四阶段 肠内营养+肠外营养(PEN+PPN)
在全肠内营养不能满足目标需要量的条件下,应该在肠内营养的基础上,补充性增加肠外营养,这是围手术期患者最现实的选择。
第五阶梯 完全肠外营养(TPN)
就是人们通俗讲的“静脉吊进去”。在肠道完全不能使用的情况下,全肠外营养是维持患者生存的唯一营养来源,成为临床上治疗肠道功能丧失患者的唯一依靠。
补充:由于营养不良评定的复杂性,加上GLIM标准尚未得到临床有效性验证,更没有和临床结局进行关联研究,因此GLIM标准目前只是一个阶段性的共识而已,现阶段并不能替代上述三阶段营养干预步骤及干预后监测。另外,GLIM标准针对的是住院的成年患者,是否可能推广到门诊患者、社区人群等特定人群目前也尚无推荐或相应证据。
总之,主要采用以下原则:
由下向上切换原则:当下一阶梯不能满足60%目标需求3~5天(重症患者2~3天)时,应选择上一阶梯。
由上向下切换原则:当下一阶梯能够满足50%目标需求时亿海配资,可逐步减少、停止本阶梯治疗,同时逐渐增加下一阶梯治疗。
发布于:北京市新巧牛配资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